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象征,但其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栖息地丧失以及破碎化风险。全面评估大熊猫栖息地在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动态变化以及迁移趋势,对于大熊猫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由李金建教授(通讯作者)指导的2022级本科生徐浩原(第一作者)在一区TOP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Optimized MaxEntmodelingrevealsmajordecline andshift ofgiantpandahabitat under CMIP6ensembleprojec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主要以大熊猫当前所分布的六大山系(岷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凉山、秦岭)作为研究区域,对所使用的生态位模型MaxEnt进行了参数优化并对11种CMIP6气候模式进行了集合平均(MME),预测了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变化,并分析了使用单一气候模式的预测不确定性。研究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大熊猫潜在适生区面积均呈现出缩小趋势,越长的时间尺度和越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应越严重的缩减,其中2090s的SSP585情景下收缩尤为严重,总减小比例在13.07%-52.49%之间。收缩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的东部,而在西北部出现了大熊猫的新增潜在适生区(图1)。

图1未来气候情景下大熊猫的潜在适生区范围变化情况,其中(a)、(b)、(c)和(d)代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气候情景,(1)、(2)、(3)和(4)代表2030s、2050s、2070s、2090s
研究还评估了CMIP6气候模式的预测不确定性。不同的单一气候模式所预测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CMIP6-MME的预估结果更稳健地揭示了大熊猫潜在适生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可能的变化模式(图2)。

图2基于参数优化模型的CMIP6-MME和各单一气候模式对于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面积预测情况,其中(a)、(b)、(c)、(d)分别代表2030s、2050s、2070s、2090s
本研究得到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4NSFSC1986)、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103)、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的影响”青年创新团队(CMA2023QN16)、四川省高原大气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PAEKL-2025-K06)、色色直播-色色直播app-色色直播观看
科研基金(KYTZ201729)和色色直播-色色直播app-色色直播观看
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No.202410621012)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Xu, H., Jiang, C., Li, X., Fan, H., Wang, J., Li, J., 2025. Optimized MaxEnt modeling reveals major decline and shift of giant panda habitat under CMIP6 ensemble projections. Ecological Indicators 179, 114150. //doi.org/10.1016/j.ecolind.2025.114150